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素):比爾·蓋茨曾預言,機器人將重復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當人們對機器人的了解還停留在科幻片里的虛擬角色的時候,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已越來越廣泛,種種跡象表明,機器人時代正在快速到來。
不久前,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公司與中國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達成合作意向,將于今年在哈南工業新城建設機器人產業園,生產100萬臺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工勞動力。富士康,這個開設在中國的著名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開始踐行它的“機器替代人工計劃”。
事實上,除了富士康為代表的大企業,在中國的不少中小企業里,機器人也已悄然上崗。
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一家生產電腦外部設備的企業,2011年5月以后,該公司引進了大批機器人走上崗位,和工人們一起工作。在雷柏科技的鍵盤生產區,一個個機器人不斷地向鍵盤上組裝各種零件,并將半成品轉往下一個工序,完成同樣的產量,以前的操作流程需要110個工人不停地工作,但現在只需要5人,省掉了105個人的工費。
一工廠女工介紹:“感覺那機器速度挺快的,感覺以后的話,肯定更多的(機器人)能夠代用人去做很多事情。”
無獨有偶,廣東省光弘科技電子有限公司革新推進部部長黃福新對于他親自參與引進的3臺“擰螺絲機器人”非常滿意。他說,機器人相對于人工的優勢非常明顯。
黃福新說:“以前我們手工打的,完成一個工作的時候要一分鐘,現在機器人用時40秒,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了。而且,所有的力矩都有保證了,不會有漏,以前手工打的時候,可能偶爾會漏打。它永遠都是熟練工,不需要培訓。”
黃福新還算了一筆賬,這3臺機器人一共花了18萬元人民幣,但它干活相當于6名工人,一年不到就能收回成本,如果按3年的使用期計算,能節省四五十萬元人民幣。基于機器人帶來的高效投資回報率,公司今年還會撥500萬美元投資在機器人引進上。
查看全文